化学元素含量NM13耐磨钢板
mn13各化学元素含量 单位%
牌号
C
Si
Mn
P
S
Mn13
0.90-1.20
0.30-0.80
11.00-14.00
≤0.035
≤0.030
折叠编辑本段机械性能
牌 号
抗拉强度
延伸率
冲击性能20℃
初始硬度值(HB)
硬化后硬度值(HB)
冷 弯 180°
Mn13
≥800MPa
≥40%
ak≥90(J)
200-250
>300
合格
搜索发现
常见缺陷
折叠边裂缺陷
边部出现的大型夹杂物富集是钢板诱发边裂的主要根源之一。由于薄板坯采用了漏斗型结晶器,结晶器内部的流动、传热的不均匀程度和液面波动情况比传统板坯连铸时复杂,在浇铸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卷渣,一部分卷渣残留在铸坯表面形成表面夹杂,其中较大的夹杂颗粒在铸坯边部沉积,造成边部大型氧化物夹杂的富集。
折叠氧化铁皮压入缺陷
未完全除净的一次氧化铁皮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被压入板带中造成板带表面缺陷。二次除鳞水未开等原因是造成二次氧化铁皮压入缺陷产生的关键。缺陷跟踪结果表明,氧化铁皮压入缺陷在随后的酸洗和冷轧过程中基本可以,对冷轧板基本不造成影响。
折叠表面缺陷
酸洗后冷轧前带钢表面的黑色线条状缺陷。冷轧带钢表面缺陷主要来自热轧基料缺陷,以热轧板表面夹杂类缺陷为主,冷轧生产线自身产生缺陷的可能性很小。
合金元素与钢板的相互作用
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后,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钢中。即:与铁形成固溶体;与碳形成碳化物;在高合金钢中还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1. 溶于铁中
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Pb外)都可溶入铁中 形成合金铁素体或合金奥氏体 按其对α-Fe或γ-Fe的作用 可将合金元素分为扩大奥氏体相区和缩小奥氏体相区两大类。
扩大γ相区的元素-亦称奥氏体稳定化元素 主要是Mn、Ni、Co、C、N、Cu等 它们使A3点(γ-Fe α-Fe的转变点)下降 A4点( γ-Fe的转变点)上升 从而扩大γ-相的存在范围。其中Ni、Mn等加入到一定量后 可使γ相区扩大到室温以下 使α相区消失 称为完全扩大γ相区元素。另外一些元素(如C、N、Cu等) 虽然扩大γ相区 但不能扩大到室温 故称之为部分扩大γ相区的元素。
缩小γ相区元素--亦称铁素体稳定化元素 主要有Cr、Mo、W、V、Ti、Al、Si、B、Nb、Zr等。它们使A3点上升 A4点下降(铬除外 铬含量小于7%时 A3点下降; 大于7%后A3点迅速上升) 从而缩小γ相区存在的范围 使铁素体稳定区域扩大。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完全封闭γ相区的元素(如Cr、Mo、W、V、Ti、Al、Si等)和部分缩小γ相区的元素(如B、Nb、Zr等)。
2. 形成碳化物合金元素按其与钢中碳的亲和力的大小 可分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两大类。
常见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有:Ni、Co、Cu、Si、Al、N、B等。它们基本上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常见碳化物形成元素有:Mn、Cr、W、V、Nb、Zr、Ti等(按形成的碳化物的稳定性程度由弱到强的次序排列),它们在钢中一部分固溶于基体相中,一部分形成合金渗碳体 含量高时可形成新的合金碳化合物。
中厚板,是指厚度4.5-25.0mm的钢板,厚度25.0-100.0mm的称为厚板,厚度超过100.0mm的为特厚板
中厚板
工程中常用的一类厚度远小于平面尺寸的板件。厚度虽小,但横向剪力所引起的变形和弯曲变形属同一量级,在分析静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时,仍须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正应力则可忽略。在分析动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时,除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外,还须考虑微段的惯性力和阻尼力矩。中厚板在机械工业中早已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高压、高温和强辐射的环境要求,工程中板的厚度有所增加,很多板件均改用中厚板理论进行分析。
若中厚板位于xy平面内,在考虑横向剪力影响并忽略垂直于板面方向(z方向)的正应力情况下中厚板受z方向分布载荷p的作用的弯曲微分方程式为: 式中ω为板的挠度;t为板厚;ν为泊松比;Qx、Qy分别为x、y方向的横向剪力;Δ为拉斯算符(即);为弯曲刚度,其中E为弹性模量。理论上可从 个方程求得ω再由后两个方程求得Qx、Qy,然后进一步求得弯矩、扭矩。但这一偏微分方程不能直接积分,所以通常用纳维法、瑞利-里兹法、有限差分方法等方法求解。近年来,由于有限元法的发展,出现不少计算中厚板的程序,通过它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得解答。从结果看,在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后,挠度ω有所增大自振频率和失稳临界载荷有所降低,板件中内力的变化趋于平缓。这些变化的程度都与板的厚跨比的平方成比例。